_某一个幻境_

回来啦 |・`)

Day 13
《疯狂经济学》,by  唐·汤普森

  • 艺术、画商与拍卖会的心理学和经济学

  • 就如同多数当代艺术得到的反应,没人想承认自己既不理解也不喜欢这些展评。参观结束后人们依序退场,窃窃私语,谈论着这次既不令人欣喜又不令人震惊的经历。

  • 按理来说,艺术评价的标准主要并不在于作品内容,而在于我们对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内容的直觉反应。克里斯汀·华德是一位医师兼心理学家,她说,当艺术让大脑中分别负责思考与情感的部分对话时,它就能带给人们最大的冲击。伟大的作品能清楚地传递信息,无足轻重的作品则是艺评家口中的“一潭死水”。

  • 说到最后,哪些当代艺术品可以被认为具有价值?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大牌画商,第二是名牌拍卖公司,再来是为美术馆安排特展的策展人,接下来是影响力甚小的艺评人,最后是几乎没有影响力的买家。天价的创造者是力捧特定艺术家的名牌画商、成功自我宣传的少数艺术家,以及名牌拍卖公司的杰出营销策略。

  • 艺术能告诉你,在认识艺术前你完全不需要知道的事。(彼得·施杰达尔)

  • 古典艺术品日渐稀少的另一个后遗症就是,人们在判断一件艺术品时,美学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重要。人们开始用艺术家谜一样的创作意图、曾经收藏过这件作品的人,以及艺术家最近的拍卖纪录来描述一件作品。

  • 我们的时代面临着一个极大的矛盾,艺术市场正在飞快成长,而视觉文化却在萎缩。抽象观念凌驾于可见的实体之上。艺术家的名字越来越重要,而与它们联系的艺术品则恰恰相反。(索伦·麦理肯)

  • 投资毫无规则可循。鲨鱼可以买,艺术家的排泄物可以买,油画也可以买。世上有一群保存人员,时时都在照顾艺术家认为是艺术的东西。(查尔斯·萨奇)

  • 正如在拍卖会上,其他落标者能让得标者确信自己不是冤大头一样,艺博会上汹涌的人潮和一张张“已售出”的标签能抵消收藏家的不安全感。艺博会参观者的心理就好比羊群中的羊:当一名买家没有足够多的信息作出合理决定时,他将模仿其他羊的行为,以确保自己不会做错。

  • 金钱使现代艺术的一切变得复杂,并且影响周遭所有的人。在拍卖预展中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你不可能不去看它的估价,只要瞥那么一眼,你对这件艺术品的诠释就会受到影响。

  • 艺术品的价格是由真实或营造出来的稀有性和纯粹而无理性的欲望决定地,没有任何事情比欲望更容易操控……所谓的公平价格就是一位收藏家在受到引诱时肯出的最高价钱。(罗伯特·休斯)

  • 当代艺术品的身价也反映了一个现实:艺术史可以被腰缠万贯的买家改写。

  • 艺术价格的驱动机制,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棘轮效应”。机械棘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转到定位即锁住。价格的棘轮则是向下窒碍难行,向上却通行无阻。


评论

© _某一个幻境_ | Powered by LOFTER